来源:中国客车网
正如专车轻易就打破了出租车市场的规则一样,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定制巴士”也给传统公交的运营格局带来了猛烈的冲击。不可否认,由于到站时间误差大、站点规划不合理、乘坐舒适性欠佳等问题,传统公交已无法满足市民便捷出行的需求。基于以上痛点,定制巴士应运而生。滴滴巴士、嘀一巴士、小猪巴士乃至政府牵头的官方定制公交,多家互联网巴士在全国各地接连涌现,它们利用互联网对信息高效的匹配能力,用准时发车、一人一座、一站直达等方式聚集人气。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公共交通生态体系正在构建
“互联网服务国家战略要做到交通先行,加快结构调整带动交通产业优化升级,深化推进区域交通协同发展,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推动‘绿色交通’发展”。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对交通领域的工作目标作了如此表述。毋庸置疑,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公共交通生态体系正在构建。
应需而生,典型的需求响应交通模式
在中国,面对海量、高频又充满痛点的出行领域,大家普遍觉得“开车太累,打车太贵,公车太挤。”几亿白领都面临着上下班通勤困扰。因此,以共享经济满足用户出行需求的互联网定制巴士平台应需而生,且市场火爆异常。优步、滴滴打车、嘀嘀巴士、神州专车等一系列以前前所未见的交通模式——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开始走进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作为一种先进的公共运输模式,需求响应式公交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交通领域正被关注、研究并引入应用。它显著特点是公交车辆的运营时间、路径由出行调度中心根据乘客预定的需求来优化决定,利用它乘客可以实现“门到门”出行。
定制巴士开始走进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服务是以乘客为导向的弹性运输服务,其车辆不受固定路线、固定班次的限制,提供符合个性化的路线与时刻规划,由运输经营者按乘客需求派遣车辆接送乘客至目的地的运输服务”。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王健向中国客车网表示,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模式没有固定的运营路线或没有固定的运营时间,可根据人体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故也称作非定线、准定线或柔性公共交通,结合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特性,可弥补传统公共运输的不足。
城市通勤定制服务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却发展很快。它是关于定制化出行的一种初步尝试,并已显示出这种新的出行服务模式所需遵循的某些基本规律。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定制出行呢?
“定制服务的核心是需求的表达与聚合。需求能不能提前得到有效表达,表达后能否得到高效聚合,将直接影响定制服务的用户体验。以互联网巴士为例,与小汽车出行代表的单人需求不同,大巴是多人拼单的撮合,需求的有效表达至关重要。这些需求需要被合理地、动态地规划,有科学的设计和充分的灵活性,实现有针对性的、直达的点到点出行。”正如滴滴巴士总经理李锦飞所言,想要实现交通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繁荣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服务当务之急。
智能化、节约化、集约化;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化,毫无疑问,定制公交、定制巴士的运营模式正是需求响应式交通的典型代表,这也是我国公共交通领域向未来跨越式发展中所迈出的重要一步。